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18的文章

01 奇華餅家

以情維繫。代代相承 奇華餅家 黃錫祥、黃嘉偉 共渡患難。世紀傳奇 你知道奇華的第一個餅是甚麼嗎?答案是光酥餅。說起來,這是一個傳奇,奇華的創辦人黃業榮先生,他一生人從未做過一個餅。 奇華餅家董事總經理黃錫祥先生 (下稱祥哥)說:「爸爸時常講一個故事,每次聽到我都差不多要哭出來。」 作為家中十三兄弟姊妹長兄的 黃業榮 先生,才14歲已經要工作養家,每朝清晨5時起床到碼頭買餸, 然後等大眼雞( 艇戶 )來接他落船做砧板,負責切菜,一直做到黃昏五、六點,艇戶來接他回到碼頭,每日如是。 雖然當時讀書免學費,但因為買不起紙筆墨,所以他 最終只能夠讀到小學四年級;可見黃業榮先生做生意其實是靠頭腦,由做好小的生意開始,奇華最初其實並不是靠賣餅起家的。 1938年,黃業榮先生開始在油麻地上海街經營一間士多,售賣奶粉、麵粉、米、糖和餅乾等糧油雜貨,「1941年日軍攻佔香港,打仗個個落閘唔敢做生意,怕會被『和平友』搶劫,當時舖頭得兩三個夥計。 以前夥計打工要在舖頭食、住,我老竇知 道若果趕佢哋出街,佢咃就必定餓死;不過, 始終 有日坐食山崩,可幸有個夥計識造餅,舖頭既然有奶粉、有糖、有麵粉,他們便用咗個俗稱『噼啪桶』的50加侖大油桶回來,鑿個窿放些柴入去燒來到焗餅, 嗰時 習慣朝行晚拆,於是他們用床板來做『按板』搓麵, 開始造最簡單的餅食, 有光酥餅、杏仁餅。 說起來,以前的杏仁餅其實是無杏仁的,不過 會放杏仁粉, 每個成寸厚、直徑有成4寸, 好像有 用來作嫁娶 禮聘之用。 做好餅,便交給我老竇擔出去賣 俾水上人,就此便養活了幾個人。」祥哥笑說, 他在1945年出世,日本仔便撤離香港。嗰 時,奇華的規模好細,在舖頭甚至無工場,要等到1948年在旺角開第二家舖,才改為前舖後工場,至於祥哥一家十幾口,就住在隔離街4樓。 新舊接班。命運交錯 傳至今日,奇華這個金漆招牌已經有77年歷史,並且傳至第二代,甚至第三代都有幾個回巢接班。中國人做生意喜歡父傳子、子又傳子,可惜失敗例子比比皆是,不過,奇華好得意,看似一脈相承,內聚力深厚,如果說沒有刻意安排接班人,很難令人置信,但好似第三代現在於公司負責生產和營運的黃嘉偉(Mark),他本身是建築師,在三藩市做得好好哋,諗住返香港協助家族在大埔興建廠房,怎知越做越有興趣,結果索性留低幫手;祥哥也在外邊闖了廿幾、三十年,由最初買賣國

前言

記得我的電台拍檔劉婉芬最初來找我,遊說我在新城財經台開咪做節目主持,於是我想香港飲食業有許多金漆招牌,有些甚至已經傳至第三代,由阿爺阿嫲牽頭打江山創業,再交給第二、第三代做靚個招牌,這些金漆招牌能夠乘風破波幾十年之久,務必是業界中的頂尖高手,如果能夠透過大氣電波,與聽眾分享這些金漆招牌的管理哲學與及成功經歷,讓有志投身飲食業的人士能夠向他們借鑒,豈不是一件美事! 就是這樣,〈金漆招牌〉這個電台節目與及同名書籍便橫空而降。除了訪問創業超過十年的金漆招牌之外,節目和書本內尚有部分屬「香港味之年賞」的 A / AA / AAA 級評級食府,這些業界內的菁英雖然部分未有十年歷史,但能夠在短時間內備受大眾認同,亦實屬難能可貴,值得同業向其借鏡。 期望在未來,〈金漆招牌〉可以再接再厲,將香港飲食業每個成功的品牌故事,一一呈現在市民眼前,不單只為業界或者有志投身飲食業人士,分享前人的成功經歷,更為香港市民留下珍貴美好的集體回憶。 張宇人

雖然在電台節目內,預告我的節目拍檔張宇人(Tommy)將會在2015年出版他人生中的第一本著作《金漆招牌》,已經有一年的時間,不過當我接到他的電話邀請我為他的新書寫序的時候,還是感到莫名的興奮。 其實在多年前,我和 Tommy 已經合作主持電台節目,今次再度合作,源於一次閒談,結果大家一拍即合。飲食業素來是許多香港人創業的尋夢園,說實話,我也是尋夢者之一,而 Tommy 不獨對飲食業極其熟悉,他在業界的人脈亦廣,一些素來低調的業界翹楚,也因著他的關係,罕有地接受電台節目的邀請,出任嘉賓,分享他們由創業到守業每個階段的實戰經驗和管理理念,為有心創業的尋夢人士明燈指路,而我亦著實得益不少。今次《金漆招牌》的出版,可謂是結集飲食業界最頂尖高手的實戰寶典。 劉婉芬 《金漆招牌》節目主持

致謝

致 香港飲食業每位無名英雄 與及在他/她們背後默默耕耘的配偶和家人 感謝你們每一位對香港飲食業所作出的貢獻! 香港有許多飲食業金漆招牌,在每個香港市民的成長歲月裏留下珍貴美好的集體回憶,可是,許多時候,在背後默默付出汗水和努力,打造這些金漆招牌的無名英雄,卻未為人所知曉,我希望透過〈金漆招牌〉電台節目和同名書籍介紹飲食業的成功品牌故事,藉此向這些無名英雄致以最衷心的敬意。 同樣值得我表揚的,還有每位無名英雄身邊的配偶和家人。飲食業是一個需要長時間刻苦工作的行業,作為飲食業東主的配偶和家人,除了要付出諒解和行動支持外,還要一起擔驚受怕,承受創業所帶來的風險,正如我經常說:「押埋老婆張棉被去開檔。」在此,我深表致敬! 張宇人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