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奇華餅家

以情維繫。代代相承
奇華餅家
黃錫祥、黃嘉偉

共渡患難。世紀傳奇

你知道奇華的第一個餅是甚麼嗎?答案是光酥餅。說起來,這是一個傳奇,奇華的創辦人黃業榮先生,他一生人從未做過一個餅。奇華餅家董事總經理黃錫祥先生(下稱祥哥)說:「爸爸時常講一個故事,每次聽到我都差不多要哭出來。」作為家中十三兄弟姊妹長兄的黃業榮先生,才14歲已經要工作養家,每朝清晨5時起床到碼頭買餸,然後等大眼雞(艇戶)來接他落船做砧板,負責切菜,一直做到黃昏五、六點,艇戶來接他回到碼頭,每日如是。雖然當時讀書免學費,但因為買不起紙筆墨,所以他最終只能夠讀到小學四年級;可見黃業榮先生做生意其實是靠頭腦,由做好小的生意開始,奇華最初其實並不是靠賣餅起家的。

1938年,黃業榮先生開始在油麻地上海街經營一間士多,售賣奶粉、麵粉、米、糖和餅乾等糧油雜貨,「1941年日軍攻佔香港,打仗個個落閘唔敢做生意,怕會被『和平友』搶劫,當時舖頭得兩三個夥計。以前夥計打工要在舖頭食、住,我老竇知道若果趕佢哋出街,佢咃就必定餓死;不過,始終有日坐食山崩,可幸有個夥計識造餅,舖頭既然有奶粉、有糖、有麵粉,他們便用咗個俗稱『噼啪桶』的50加侖大油桶回來,鑿個窿放些柴入去燒來到焗餅,嗰時習慣朝行晚拆,於是他們用床板來做『按板』搓麵,開始造最簡單的餅食,有光酥餅、杏仁餅。說起來,以前的杏仁餅其實是無杏仁的,不過會放杏仁粉,每個成寸厚、直徑有成4寸,好像有用來作嫁娶禮聘之用。做好餅,便交給我老竇擔出去賣俾水上人,就此便養活了幾個人。」祥哥笑說,他在1945年出世,日本仔便撤離香港。嗰時,奇華的規模好細,在舖頭甚至無工場,要等到1948年在旺角開第二家舖,才改為前舖後工場,至於祥哥一家十幾口,就住在隔離街4樓。

新舊接班。命運交錯

傳至今日,奇華這個金漆招牌已經有77年歷史,並且傳至第二代,甚至第三代都有幾個回巢接班。中國人做生意喜歡父傳子、子又傳子,可惜失敗例子比比皆是,不過,奇華好得意,看似一脈相承,內聚力深厚,如果說沒有刻意安排接班人,很難令人置信,但好似第三代現在於公司負責生產和營運的黃嘉偉(Mark),他本身是建築師,在三藩市做得好好哋,諗住返香港協助家族在大埔興建廠房,怎知越做越有興趣,結果索性留低幫手;祥哥也在外邊闖了廿幾、三十年,由最初買賣國外地產項目,到外匯、股票、黃金,甚至成為香港期貨交易所的創辦人之一,才回巢助陣。

篤信「命運」和「家運」的祥哥說︰「講起來,如果無我哥哥,奇華傳不到來我手上。」三兄弟中,老二祥哥最佻皮,因為讀書不成,所以祥哥十幾廿歲,已經聽從父命,打頭陣回奇華幫手,可惜舖頭經理怕教識徒弟無師傅,總是不肯「過料」給他,小伙子越做越無心機,經常遲到早退,當時祥父不過三十多四十歲,經營奇華有心有力,祥哥便索性要求父親讓他到外邊闖闖。

不過,祥父在四十幾歲已經想到公司需要有接班人,最後由祥哥的兄長回公司幫手,祥哥說︰「全家之中,以大哥最讀得書,他在香港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,於當時一個大學畢業生來講,公司得果幾間舖頭仔、上上下下都無一個人識英文,其實幾屈就,他居然又應承。哥哥的加入,可以話將公司提升至另一個層次,好像七十年代,哥哥已經到日本餅廠考察,並且與他們合作,成為全港首間用機械生產蛋卷的餅家。當時公司有許多制度仍沿用傳統那套,好像嫁女餅佔生意很重要一環,那時,西餅由超群帶頭起飛,同業紛紛推出餅咭,奇華雖然也有西餅和餅咭,但中式餅家不講究包裝,就連禮盒都無一個,而是以傳統過大禮用的『過禮木盒』再加疊紙袋,就交貨給女家去送禮給親戚。」

傳統式微。絕地反撲

九十年代,正值中式餅家最黑暗時期,如祥哥所說︰「一百家差不多執了九十九家。」不是跟不上時代,生意越做越差,便是仔女都不想接手,被迫結業。有次,祥哥在置地廣場見到有位太太用個名牌紙袋入住兩盒奇華月餅,「她可能是買給奶奶,不過覺得包裝老土,所以不想給人看見。證明奇華的出品係得嘅,不過形象唔得!於是,我諗到『唔想死,就要改變外間對奇華的印象』!」碰巧祥哥的兄長要移民,邀請他回去做顧問,兩兄弟的性格各異,但基於一份信任,兄長聽過他的意見後說︰「哪你試試吧!」

我張宇人代表飲食業界的形象深入民心,許多人未必知道,其實我在美國 MBA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百貨公司做零售,奇華的品牌變革(rebranding)落實得好到位,未見太多微調。祥哥說︰「在我父、兄那個年代,基本上印刷佬同裝修佬就是公司的設計師。我讀得書少,但從事金融那廿幾三十年,我走勻全世界,看見所學仲犀利過讀大學。讀得書少其實都有個好處,就係覺得自己無資格去做,所以每樣事都聘請合資格的專業人士去做,我只係一個生意人,只睇到目標。」

透過朋友介紹,祥哥認識了當時尚在半島酒店任職設計總監的孫小華,又找來「住好 D」的創辦人楊志超改革店舖設計,他說︰「許多人以為我將公司由頭改到尾,一定花了好多錢,但其實要用個心,才可以做得好件事。那段期間,我待在設計公司比留在公司的時間還要長。祥哥最關心父親的反應,他憶述︰嗰時父親基本上留在家中動腦不動手,他的朋友經常笑他︰瞓在家搵錢』。別看我老竇一世著唐裝,他其實好肯接受新事物。不過,面對老人家,若果每事問,會好難辦事,所以講得難聽些,我會先斬後奏。外間談論得最多是我父親見到個月餅盒後,笑住講︰『做乜掉咗我個靚女,用個鬍鬚佬!』但他反應得比較大的其實是蛋卷罐由花厘花碌轉到住家製感覺(homemade feel),他說『用雞皮紙包裝送禮給人,轉頭人哋便掉咗去!』我惟有用拖字訣,豈料數週後,他叫我攞幾罐蛋卷給他送朋友,即係pass!」

心繫奇華。回巢接班 

面對公司品牌變革,祥哥用了瞞天過海這一招,記得在電台節目錄音當天,講至這裏,阿 Mark 偷偷望了身邊的阿伯一眼,然後才繼續說︰「當年,祥哥同禧哥(Mark 父,黃錫禧先生)跟我阿爺那套去做,現在我跟祥哥同禧哥,仍然是那套,好明確、好清晰,大家都係跟住一樣做。」阿 Mark 口中那套,不外乎他們代代相傳的家教。

在三藩市任職設計師的時候,阿 Mark 閒時會到由堂姊主理的三藩市奇華幫手,當地工場規模很小,不容易做一車月餅,有年中秋,阿 Mark 和師傅辛辛苦苦做好一車五仁月餅,還在攤凍的時候,阿 Mark 覺得月餅有點硬,應該是月餅餡鏟得不夠好,便戰戰兢兢兢地望了望師傅說︰「可不可以不出?」豈料師傅答他︰「OK!做過。」阿 Mark 說︰「我以為師傅會答我︰係咁㗎啦!』又或者攤吓會軟。』豈料他答︰奇華係咁㗎!」我真係好記得他這句說話。」

祥哥接著說︰「家母比先父早走22年,我爸爸無再娶,又無乜興趣,所以他好多時間同我哋傾偈,好似扑扑齋咁將教訓扑入我哋個腦。他成日講一句『泥水佬開門口,過得人,過得自己。』如果出品過不到自己就情願不賣,做生意賺錢不是第一位,而是要做得好,有好多次他真係有錢都不賺,如果他做生意不是咁保守,我哋一係已經搵到好多錢、一係已經破咗產。」阿 Mark 補充說:「現在就輪到祥哥和禧哥將『童叟無欺、貨真價實』那套,好似扑扑齋咁扑入我哋個腦。有些決定,好像如何對待員工、產品不好不賣,因為大家的價值觀都好清晰一致,所以可以好放心去做。」

香港傳奇。代代相傳

阿 Mark 憶述他在三藩市8年,由最初一邊做建築師樓、一邊返奇華幫手,到全職做奇華,後來又回到建築師樓,最終在2008年,與父親禧哥一通電話,他問禧哥︰「大埔廠房有何進展?」禧哥答︰「無呀。」在4日間,他毅然決定回港協助家族興建大埔廠房,若要說原因,阿 Mark說︰「就是放唔低。」奇華現時共有3位第三代接班,包括祥哥兒子黃嘉傑(Max)侄兒黃嘉信(Karlson)和黃嘉偉(即文中的Mark),祥哥笑說︰「他們無一個是被迫返公司幫手的。」

阿 Mark 說︰「有次在煤氣公司的聚會,遇到一位在香港經營多間洗衣店的老闆夫婦,他們問我︰『如何吸引仔女回來接手公司生意?』我答︰『好難。相信如果奇華今時今日仲係用緊阿爺果代個「靚女」,我未必會返公司做。』」祥哥接著說︰「我想最重要是讓他們感覺可以為公司出力,而且睇得到係會成功的,這樣他們自然會感興趣回來接手公司生意。我好希望七十年後,遊客食過奇華,仍然會對香港的唐餅留下好印象。」

張宇人說奇華黃氏家族

黃氏家族予我的印象相當謙虛低調,我跟他們接觸,最初是因為立法局飲食業界選民登記,不過接觸得最多的其實是阿 Mark 的母親 Rebekah,我在97至2000年間任職市政局,而 Rebekah 就在市政局任職新聞主任,因工作關係,我經常要跟她接觸,直至幾年後,阿囡話給我聽她同大孖拍拖,我問︰「Who is his dad?」到跟襯家初次晚飯聚面,才發覺女婿的雙親原來就是黃錫禧和 Rebekah,而阿 Mark 則是我女婿的孖生細佬。

奇華餅家年表

1938年
.始創人黃業榮先生於油麻地上海街成立一家小型糖果雜貨店,在員工共同努力下,奇華產品步向多元化,加入傳統中式嫁喜禮餅、月餅及麵包,令奇華漸具規模。
1944年
.於旺角上海街478號開設第一所分店。
1950年代
.首創「貨不對辦,歡迎退換」,建立口碑及優良品質的保證。
1982-88年
.於長沙灣自設製造工場,引入現代化機器輔助產品製作,提升生產質素及效率,確保所有產品都在本港新鮮製造。
1994年
.第二代黃錫祥先生接手奇華,並銳意改革品牌形象,邀得著名設計師孫小華重新設計商標及全線產品包裝,革新門市裝潢及員工制服,成功令奇華成為迎合潮流的時尚品牌,同時並邀請曾志偉先生成為品牌代言人。
2003年
.邀國際顧問公司為奇華把脈,令企業更有效控制成本及節省資源。
2004年
.邀本地著名畫家阿虫(嚴以敬)為奇華手信禮品包裝畫上手繪設計,成功打造香港手信品牌,吸引本地市場及世界各地遊客關注。
2005年
.邀請劉心悠小姐為奇華嫁喜禮餅擔任代言人,同年於深圳開設國內首間分店。
2009年
.位於香港大埔工業邨新廠房正式動工。
2010年
.於廣州高級商業區成立首間設烘焙麵包工場的旗艦店,天天供應新鮮出爐麵包,大受歡迎。
2011年
.大埔第一期新廠房正式投入生產,整體生產量升幅達2-3倍,迎合大中華區的市場需求,堅持百分百香港製造的優質保證。
2012年
.奇華進駐海洋公園【香港老大街】開設全港首間懷舊手信專門店,進一步開拓手信市場,同時亦於中環擺花街分店推出現烤服務,為市民提供新鮮出爐熱烘烘的餅食。此外,奇華亦積極拓展電子商務,於淘寶網開設「奇華禮餅專家」天貓旗艦店,主攻內地網購市場。
2013年
.正式推出 iPhone 版的中式婚禮統籌師《奇華嫁喜手冊》,讓大家將手機變成隨身婚嫁資訊錦囊。另外,奇華繼續拓展電子商務,增開京東商城旗艦店,將銷售網絡覆蓋至全中國各省市,務求世界上不同角落的消費者都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港式餅食。
2014年
.於另一電子平台1號店開設旗艦店及第二期廠房興建計劃於香港大埔工業邨正式動工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03 景樂集團

02 稻香集團

07 叙福樓集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