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 海皇粥店

突破傳統困局。粥品現代化
海皇粥店
蕭楚基

現代管理。思「潮」起伏


在我眼中,海皇粥店執行董事蕭楚基,人稱 CK,雖然經營的是傳統粥店,可是他對這個古老行業的看法其實頗前衛,CK 說︰「我去蘭桂坊觀察那些年青人消費,其實他們蒲完之後,一樣會去飲奶茶、咖啡。油炸鬼都係炸,咪同薯條一樣,至於油炸鬼能否吸引年青人幫襯,就在於包裝是否到位。」從此,油炸鬼於我而言,便多了一種稱謂 — 廣東佬薯條。

CK 說他最初開粥店,除了因為他是潮州人喜歡吃粥外,離不開一個老闆夢。「說起來,海皇其實已經是我第三、四盤生意。早在讀書時期,我已經很渴望做老闆,所以嗰時雖然在物業管理公司有正職,但也曾偷偷秘撈,嘗試做幾種不同的生意仔,不過唔係好成功。直至我認識了一位朋友,他的家族在大排檔經營傳統粥檔。記得細個時阿媽帶我去食粥,就係去大排檔;艇仔粥同油炸鬼雖然好食,但大排檔不顧衛生的印象深入腦海。加上拍檔知道政府即將著手整頓市容,準備逐步取締大排檔,粥檔數目勢必減少,而喜歡食粥的始終大有人在,令我感覺粥店必定有所發展。粥這傳統食品很有趣,我有些朋友無論多有錢,搭夜機回到香港,回家會先飛的士來食白粥、油炸鬼,但就不會想起去幫襯連鎖快餐店。」

不向問題屈服。小發明大突破

於事,1992年 CK 便在紅磡馬頭圍道(即2010年塌樓遺址的附近),秘撈開第一間粥店(現已結業)。雖然未稱得上現代化管理,但已決心改善顧客對傳統粥店的印象,例如舖面裝修盡量做到光光猛猛,要求樓面姐姐穿制服及塗口紅,務求建立優良管理的形象。不過,CK 和許多初次投身飲食業的老闆一樣,都是透過碰釘來交學費。 

CK 憶述,第一間粥店是街鋪,但仍然採用傳統模式營運,要請夜更師傅每晚午夜三、四點回到鋪頭煲粥。但由於米會沉底,所以煲粥要不停攪拌,試過有夜間師傅病到或「扭計」,結果有幾次要半夜回舖頭煲粥,他說︰「攪粥去到某個鐘數好容易瞌眼瞓,聞到燶燶地就知出事,因為成煲唔要得,認真痛苦!當時我諗,開一間,我仲可以自己抵得諗捱吓,但若果再開多兩、三間,搵邊個去承擔呢個崗位?」

談起創業辛勞,CK 繼續娓娓道來,他說,傳統煲粥用的粥塔高度如一位成年人,因此一定要擺放在廚房,因此運送粥,要先用桶把粥由廚房運出吧位,期間要大喊「滾水!滾水!」。這個打粥程序每天重複至少三、四十次,非常考功夫,因為滿滿一桶粥又重又熱,很危險。試過有夥計不小心滑倒,打瀉成桶粥,又燙傷自己,又試過有夥計無手尾,拎桶粥出吧位,未用哂又無冚蓋,不合衛生。」不過,CK 勝在轉數快、懂變通,就在觀塘物華街計劃開第二間粥店時,立定主意,著手改革。否則今時今日最低工資實施後,何來有人跟你半夜攪粥、打粥?

說到改革之路,CK 坦言難忘。「研發整套粥塔和粥泵系統,其實不是很花費成本,最重要是集思廣益,由問題根本著手。」他解釋說︰「要攪粥皆因明火煲粥在底部受熱,米有重量會沉底,若果受熱的地方在煲的四周,便不用攪,也不會煲燶粥,於是我便想到在粥塔四周裝發熱線來煲粥。」因此,他在裝修第二間舖期間,僱用專業人士在地底舖設特製的輸粥管,接駁馬力強勁的電泵,由廚房輸粥出吧位。「直至現在,我清楚記得測試粥泵系統,按掣那一刻,我心情十五十六,好緊張究竟得唔得。結果,一按掣,見到粥源源不絕地泵出來,個心簡直興奮到跳出來!最初有客人見到員工一按掣,粥便從地底泵上來,好奇地詢問︰『你哋係咪喺地底煲粥?』」 

減工傷勞動.增成本效益

其實每次改革進步,CK 都是由解決問題開始,他憶述過往碰過的釘子︰「輸粥管需要每日清洗,否則會有味道,所以在粥塔底部有道活門,可隨意拆出輸粥管清洗。有次師傅按掣後,等極都未見粥輸出,原來有員工在清洗完輸粥管後,忘記關活門,結果辛辛苦苦煮好的整塔粥,全部落哂坑渠!經一事,長一智,從此,就在粥塔活門加裝安全掣,防止同類意外發生。」即使如此,這套粥塔和粥泵系統年中幫 CK 慳不少,既節省勞動力,又減少工傷,特別是現在勞保成本高昂,每年可省下不少保險費;最重要,當然是改善衛生。後來,他又想到用導熱油來代替發熱線煮粥,導熱油恆溫較久,比發熱線省電,於是,又省下一筆燃料費!

一方面減,另一方面加,CK 著手提高成本效益,並指出其中重點︰「油炸鬼一定新鮮熱辣先好食,傳統用圓鑊,一鑊只可以炸大約廿條,如果生意好的話,便要不停炸。可是炸油炸鬼並不是油溫高些,便可以炸快些,因為油炸鬼會浮,每次只能夠炸一面,所以炸時要不斷反兩邊。我忽發奇想,既然係油炸鬼長條形,如果配合用長方形油鑊,會不會炸得快些、多些?豈料,一試過後,得咗!產量增加一倍。」一個粥塔、一個粥泵,再加一個「長方形鑊」,替蕭楚基在1999年打敗對手,贏取香港服務業聯盟頒發的香港服務業最傑出創意獎,對手可是專搞科研的科技公司。

推五常法。口罩先驅

和許多連鎖食肆一樣,企業早期的發展改革都以針對出品為主,在管好出品之後,再改善營運管理,逐步走向現代管理的發展路向。CK 說︰「其實無論開幾多間都係講緊管理,不過,管理需要因應需要而變化,在最初開一間,到開至五間、十間,管理都用不同方法。」在食品站穩腳後,他開始著手整頓傳統粥業的陋習,也是始於當年的痛苦經歷。

CK 憶述,傳統粥業有提供給廚師借糧的行規,欠糧會在上工後才慢慢扣,這是源於業內有不少廚師都喜歡賭兩手。嘗試過有位炸麵師傅很不合作,一上工便要求借一個月糧,這個廚師爛賭、又不聽話,常常叼住「煙仔」搓麵︰「佢煙灰成寸幾兩寸長,危危乎!終於有次我唔肯借糧,他存心作對,星期日生意好卻放慢手腳,星期一生意一般,他卻做快些。結果,我當然炒咗佢,豈料請不到替工,少咗油炸鬼,生意即刻跌了兩成!」 於是,他制定了一套煮食系統生產標準,確保不同員工都可以按著材料、份量煮出相同味道,統一各分店出品質量。他說︰「以前跟師傅學造炸麵,要神神秘秘,現在新員工兩星期經已上手。」

1999年底,香港五常法協會進行「五常法公司認證計劃」,海皇粥店被邀請作為首間參與認證商號,並成為全港第一間取得「五常法認可證書」的食肆商號,並透過常組織、常整頓、常清潔、常規範及常自律的環境管理法則,來作為提升品質和效率的標準規範。CK 又四出取經,有次他參觀加拿大食品廠,對員工均戴上口罩、髮網和手套印象深刻,認為有助提升衛生水準。於是,2000年他決定在海皇粥店全面實施,嗰時香港還未經歷 SARS。

「凡事由無變有會遇到一定麻煩,當時講緊都有百幾個員工要處理,員工認為自己無病無痛,戴口罩又熱又焗好辛苦,即使硬性規定亦不一定有成效。於是我想,與其由我來講,不如請個專業人士來同你講,我便開了個員工大會,請醫生來講職業工安,講到炸嘢吸油煙容易傷肺,有員工問︰『點解決?』醫生答︰『最好戴口罩。』但這樣尚未完事,之後再由員工組織委員會揀口罩款式、揀顏色,整個過程我都無參與過,歷時整整兩、三個月,才落實執行。」素來有諗頭的 CK,之後成立「永好食品公司」中央工場,除了方便大量採購,最重要是統一分店出品標準,並且令分店騰出更多空間,集中處理清洗碗盤的工序,整體提升衛生水準。

自由行減少。多元化謀變

近年飲食業受惠於自由行,在2013年,海皇粥店整體業務上升兩成。CK 指出,近年來港的自由行與幾年前已經有分別,以前較多中產來港買名牌,近年廣東沿岸的自由行可能來過香港數遍,懂得拿著地圖捐窿捐罅,而購物時更會享受美食,可帶旺食肆︰「其實只要星期日朝早落鋪頭睇睇,會發覺香港人尚未瞓醒,但已經有一枱枱國內遊客拖住個篋來吃早點,準備食飽立即去購物。」

冷靜想想,屋邨舖的生意上升,一定不夠灣仔、旺角等受惠自由行的旺區店舖強勁,但仍帶動整體業務上升兩成,可以想像自由行的消費力對飲食業有幾大影響。許多時候,飲食業賺蝕的關鍵就在那一、兩成生意額,其實毋須排斥國內人士,自由行來港的人數也正在逐步下跌,可見飲食業面對的經營環境不斷地改變。

現時,海皇集團在澳門有兩間「海皇粥店」、國內有三間「海皇茶餐廳」分店。集團近年在香港也積極發展其他餐飲,例如「盈翠餐廳」。在2013年,集團於東涌啟業邨開設旗下第一間西餐廳 Cafeholic,CK 說︰「近年香港經濟疲弱,加上市場已經接近飽和,是時候思變。」回顧過去,到國內發展最終失敗的個案不少,不過今日所見,個別飲食企業的國內業務在可見未來,勢必超越香港;期待海皇集團的下一個突破。

SARS 與口罩

和 CK 一樣,我自己也經營飲食業。講起戴口罩,我在 SARS 一役,亦曾留下有關口罩的痛苦經歷。那年,為重拾市民光顧食肆的信心,我和兒子想出「十全十美」的口號,倡議食肆員工要戴口罩、不用濕毛巾改用濕紙巾、用公筷、在食肆當眼處用滾水焯碗筷;為鼓勵食肆同意讓員工戴口罩,我更親身上陣在立法會試戴口罩,「最初第一日試戴,口罩又熱又焗,簡直想死,直至第二、三日才習慣下來。」可是那時口罩一度炒賣至每個十多元,多得煤氣公司捐款,不過即使有錢買,也找不到貨源,我唯有四出發撲貨,終於撲到去醫管局才順利解決。 

張宇人說蕭楚基

我第一次訪問 CK 已經是十多年前,在這十幾年間,眼見老式粥店執吓一間、又一間,傳統粥店講究個粥底要落幾多米、煮幾耐,油炸鬼點樣可以保持新鮮熱辣,許多時候老闆又係佢、師傅又係佢,收銀則由老婆負責,這套營運模式令到發展局限在一間起、兩間止的困局,海皇粥店作為全港最早的連鎖粥店,在22年間開了二十多間分店,所以能夠突破老式粥店的框框,皆因它在食物製造過程當中,諗到一條創新的出路。

海皇粥店年表

1992年
.海皇餐飲集團創立。
2006年
.推出提供多元化中西美食的海皇JPone。
2011年
.開設盈翠餐廳,為集團首次進軍港式美食的餐廳業務。
2013年
.於東涌開設以優質咖啡為主打的專門店 Cafeholic。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03 景樂集團

02 稻香集團

07 叙福樓集團